6790-作者:方志良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0):R1为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特征值为(-1,0),R1(0)表示在规则(规章制度)下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比如:每个公民都应该遵纪守法,这是每个人必须做的R1(0)。

责任理论篇系列:众说纷纭的责任分类的无奈

 

第二个问题:关于责任的分类

 

刚刚我们谈到了责任第一个问题,就是概念定义的问题,重点提到了责任因为定义不清而导致了各种盲目责任心认知和非理性的道德绑架要求。现在我们来谈谈责任的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区分的问题。责任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词汇,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责任进行一套系统的属性区分。也就是说,责任能不能像其他的现象一样进行内在本质属性的分类。这一点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现实中,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感性励志类。责任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永恒的生存法则责任是人生最根本的义务和使命等等。

第二,对象分类式定义。责任就是根据行为人由内向外的责任范畴分为对自己、家庭、他人、组织、社会与国家的责任,又称责任同心圆。

 

第三,根据职业性特征分为安全责任、环境责任、质量责任、生产责任等。

 

第四,根据行为人在责任中的关系分为主要责任、次要责任、辅助责任、监督责任。

 

第五,根据法律法规定义分类,如交通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经济责任等,还有根据责任产生的结果影响分为特大责任、重大责任、一般责任、轻微责任。

 

不幸的是,这些责任分类都是站在责任的外延,属于功能性或运用性定义分类,算不上真的责任理论层面的分类研究。

 

可以总结一点,迄今为止,我们人类无论是对责任概念的定义解释,还是对责任的本质属性规律的分类都是极其不严谨的。我们知道,当一个事物的概念太大或太笼统,那我们就无法洞察它的内在本质。犹如我们嘴上常说的责任心责任感,字面结构就告诉我们——太感性。当一个词太感性、太笼统,也就意味着无法给定标准。人在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条件下对待同一样的事情就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因此,这种所谓的责任心责任感就无法得到公正的判断。

 

小结:

现在主流社会关于责任是如何构成的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方法和体系,因为缺乏系统的名词定义与解释,也没有系统的结构分析,所以现实中的责任分类都是以责任问题的外延的方式来定义。另一个问题是,这些责任分类基本上都是以负面结果承担的角度加以区分,实际上这种分类结果导致了我们很多人会对责任产生下意识的胆怯与排斥。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0)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