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7-作者:责商管理咨询

  其他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一、价值交换与广义责任的评价诠释


广义责任的评价与价值交换研究之前,我们先来理解“到底什么是价值?”

价值作为日常用语,可以简单理解为能够满足欲望的客体或客体的性质。比如,食物、工具、金钱、异性、古董、黄金、信仰等都是属于价值的范畴。经济学称为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

传统对于价值的概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能够满足欲望的东西就是价值,另一种认为通过抑制欲望所获取的才有价值。


G?齐美尔在《货币哲学》中认为,价值是指得到或实现它需要做出牺牲的客体所具有的满足含义。价值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人的欲望的满足”。概括起来,价值存在是由人的欲望程度形成相对论,如果不和欲望关联,价值的意义就难以理解。


现在我们把价值放入责任的研究范围就会更加清晰。首先,我们可以把“人的欲望满足”转换为“两个责任对象的欲望满足”,也即责任主体与责任客体的欲望满足,概念就会更加具体。比如,东东把10块钱给乞丐,实际上就是东东与乞丐的欲望得到不同的满足,前者是心理同情的欲望满足,后者是生存物质的欲望满足。这就是责任价值交换的规律,也就是责任主、客体满足各自的欲望。


在责任评价体系中,价值的概念是相对论,是责任主体与责任客体之间交换“欲望满足”的评价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对广义责任概念的价值交换进行定义:广义责任的价值交换是责任主体与责任客体交换各自欲望的四种价值对象(物理对象、数理对象、心理对象与精神对象的满足。


在广义责任价值交换中存在四种责任价值交换的欲望满足对象,它们分别为责任主、客体的物理对象欲望满足价值交换、数理对象欲望满足价值交换、心理对象欲望满足价值交换和精神对象欲望满足价值交换。广义责任的评价是责任主客体的价值交换的欲望满足的评价,评价之和来自责任主客体的四种欲望满足的价值交换对象。


因此说,价值交换是责任动力学的核心灵魂,责任评价本质上是责任客体对责任主体进行欲望满足的价值交换。如果责任主体与责任客体对象之间彼此没有形成相对一致的责任特征值的价值交换,也即一方或彼此都没有满足各种的欲望,就会产生责任熵,最终表现为不对等的责任低阶特征值与高阶特征值的评价的失衡,一切责任问题现象也就由此而产生。


今天你和谁进行过责任特征值价值交换?你是作为责任主体还是作为客体进行欲望满足的价值交换或评价!

没有欲望满足的价值交换评价就是费力最大原则的非理性责任思维,责任熵值最大;满足欲望的价值交换评价才是费力最小原则的理性责任思维,责任动力势能最大化!



二、资本与责任兼论

资本的剩余价值与责任的价值交换关系简析。《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于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责任现象学认为,广义责任本质上是人的一切社会行动在社会关系中的评价总和。 我在《责任现象学》中坚信人类的责任完全可以用公式表达,因此运用了责任特征值数学逻辑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责任的约束力,将社会行动归结为责任主、客体对象的驱动力,将社会关系归结于责任驱动力特征值函数的映射,从而证明了责任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能够用(复数)数学逻辑表达式来体现的现象学规律,人类可以从责任现象学本质中找到我们社会活动的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剩余价值”,《责任动力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为责任的评价规律――价值交换。

剩余价值描绘的是企业主剥削劳动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剩余,价值交换则分析了企业与员工分别作为责任主、客体的价值交换评价规律,四种责任价值交换律为物理对象、数理对象、心理对象和精神对象价值交换的总和关系。


如果用责任现象学R2R的责任现象来解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则它的表达式是:

1. 企业主为责任主体,员工为责任客体的公式表达式:

【R2(N)+R4(c)】2R3(0)

2. 员工为责任主体,企业为责任客体公式表达式:

R2(N)2R4(C)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只是狭义的责任现象学概念,只是从劳动与资本的角度分析责任的物理对象与数理对象转换率;责任动力学的责任价值交换律是基于广义的责任现象学与责任动力学的研究背景,充分考虑到责任主体与责任客体对象的物理对象、数理对象、心理对象与精神对象的多层价值交换关系,把有形的、无形的价值进行系统计算,既考虑了物质层面,也考虑了精神层面的价值,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进步,进一步统一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责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概念与《责任动力(4R4P)学》、《责任责任现象学》中的责任价值交换概念的本质区别与联系。

人类从资本的角度分析价值、成本与利润剩余、剥削与被剥削,于是统治与被统治的阶级矛盾就产生了;


人类从广义责任的角度分析价值,价值的物理性、数理性、心理性与精神性就统一了广义价值的多元性。

人类因资本而疯狂地掠夺资源,发起战争,却因责任而和谐共处!资本让人膨胀,责任让人理性!

资本即是责任的最大动力又是责任最大的熵!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第四现象:R2R2R2R(调节变量)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