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8-作者:陈川湘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3(+1):R3义务责任,应该做的,数学特征值为(0,+1),R3(+1)是指在没有强制的要求之下,这件事情你做了,是应该的,属于义务责任高阶R3(+1)的体现。比如:大街上有位老奶奶摔倒了,大家都过去帮助她,将老奶奶扶了起来。

你以为你懂得很多道理,其实你只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


我一直以为一个人的成功,就是要把目标定好,并且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但是我错了。

水木然老师在其著作《价值规律》一书中说:“真正阻碍我的不是能力、时间、方法、步骤,而是我内心始终不敢直面的东西,我总是见到它们就躲避,比如自卑、偏见、情绪化、狭隘、无知、自私等等。是内心深处的缺憾让我一直无法抵达宁静的彼岸,现在我必须直面它们,消除它们。一个人只要学会了内观,就能清楚看见自己当前的障碍,就能超越现在的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抵达自己的彼岸。

那么如何内观呢?

对,用责任等于号=公式。它是一种用来描述责任混淆现象的公式,它表示两种不同类型的责任被看错了。

今天周末在家里做一道好菜,这么一件小事,却引来太太的不高兴。美味端上桌时,我对自己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可在一旁的太太看了一眼说,我看不咋地。哟,不好吃吗?她没吱声,然后笑着问我,你有没有过别人越好,你就越看着不舒服的时候,我想了想,还真有,不过,跟这道菜有什么关系呢?她说,我知道你做菜比我做得好,看你美滋滋的样子,我就感觉你是在气我。

啊呀,可不是嘛,我突然就想到了R2(N)=R3(0)这个责任公式,它的意思是我的出色被太太看成了故意气她。

那她或者说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

水木然老师说,一个人内观的时候,你要想想:自卑、偏见、情绪化、狭隘、无知、自私。难道这几种心理是造成责任混淆的原因吗?

对此,我上网找了相关词语的解释,因而也有了新的收获。


嫉妒,是指在社会比较中,个体因为意识到别人拥有自己试图拥有、但又缺乏的东西时,体验到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受,表现为自卑、敌意和怨恨的一种混合情绪。嫉妒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产生错误或不公正的评价,甚至采取一些卑鄙或伤害性的行为。

自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或价值缺乏信心,对自己有一种否定或负面的评价,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不被别人认可或尊重。自卑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有一种敏感或防御的态度,甚至采取一些逃避或攻击性的行为。

偏见,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或群体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而不是基于事实或理性的判断。偏见分为“认知偏见”和“情感偏见”,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心理倾向。偏见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或行为有一种排斥或反感的情绪,甚至采取一些武断或批判性的行为。

R2(N)=R3(0),一个人表现很优秀,却被他人看作是炫耀或故意气人,我的内观心得是:

首先是看待他人优秀的嫉妒心理。

当一个人看到别人比自己更优秀或更幸运时,他可能会产生一种不平衡的情绪,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或者觉得别人不配拥有那些优点或好运。这种情绪可能会导致他对别人产生敌意或恶意,认为别人是在炫耀或故意气人,以此来贬低或攻击别人,从而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第二是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或价值缺乏信心时,他可能会对自己有一种否定或负面的评价,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不被别人认可或尊重。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他对别人有一种敏感或防御的态度,认为别人是在嘲笑或挑战自己,以此来保护或提升自己的自尊。

第三是对待他人的偏见心理。当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或群体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时,他可能会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或行为有一种排斥或反感的情绪,觉得自己是正确或合理的,而别人是错误或不合理的。这种情绪可能会导致他对别人有一种武断或批判的态度,认为别人是在误导或破坏自己的信念或价值。


通过运用责任等于号公式进行内观,我发现反思非常深刻,那么,反思后,我们该如何客观公正地对待责任而不再混淆责任呢?

我认为可以从下四个步骤来判断和改进:

第一步,通过等于号=公式还原现实中的事实或行为,找出造成责任混淆的原因和后果。
第二步,根据事实或行为对自己或他人产生的情绪体验进行反思和评估,看看是否有不合理或不合适的情绪反应。
第三步,根据理性责任的原则对事实或行为进行判断和评价,看看是否有不正确或不公正的判断结果。
第四步,根据判断和评价决定采取何种措施和行为,以纠正或避免责任混淆现象,提高自己或他人的责任水平。

以上四个步骤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看待责任现象,我们须客观、理性地依据责任矩阵原理进行评价。


责任等于号=公式是一种非常有用和有效的内观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自己或他人存在的责任混淆现象,从而提高我们的责任水平和生活质量。懂得了很多道理,并不一定能过好一生,关键是要有深刻地认知和实践。而责任等于号=公式就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深刻认知和实践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够让我们从内心出发,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方向的方法。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3(+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